奥地利队VS中国队耻辱or荣耀
6月7日,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中国男足主场迎战卡塔尔,卡塔尔人开场不久用一粒点球彻底摧毁国足信心,“一龙”督导,“杜福”指挥的中国队,最 终没有福气可言,只留下一肚子气,以0:1败北,耻辱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6月8日,欧洲杯B小组首场比赛,东道主奥地利迎战克罗地亚,仅仅开赛4分钟,克罗地亚人就赢得一粒点球,然却激起奥地利人的铁血斗志。在下半场狂轰滥炸中,克罗地亚躲过一劫,惊心动魄保住了三分的胜利果实。奥地利人虽败犹荣。
从表象看,中国男足和奥地利真有几分相似之处:点球、比分、主场……但深层次分析,中国男足与奥地利队的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
且不论两队的实力有没有可比性,单从心态和斗志而言,奥地利队应该说给中国男足好好上了一课。
其一,压力论。与中国男足一场亚洲区世预赛小组赛相比,首次承办欧洲杯的奥地利,其国家队面临的压力更大,首场比赛能否一炮打响,能否在体育场数万名本国球迷的声浪中确保尊严,都将是巨大的压力。但从场上的表现来看,奥地利队始终微笑着进行着每一秒钟的比赛,而看中国男足,则是焦躁不安,惶恐万分。两相比较,奥地利人能够变压力为动力,中国男足只会让压力转换成“无力”。
其二,目的论。赢得比赛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对于中国足球的管理者而言,从球员的前程到官员的乌纱,恨不得“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都给提溜出来忽悠。而也许对于奥地利而言,足球的目的不过是带给球迷莫大的快乐罢了!而这种快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无关输赢。因此,上场的中国男足每一个人貌似都要求成为肩担历史使命的“爱国志士”;奥地利人则不过是球迷的快乐游戏生产者。
其三,失球论。按照足球运动的规律,失球之后必然影响整支球队的心态。但这种影响可能变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就此趴下,忍受90分钟的煎熬;一种则是奋起直追,让占优的一方惊魂失魄。中国男足第14分钟失球,之后乱做一团,令人不忍目睹。奥地利队第4分钟失球,可是到了下半场,几乎逼得克罗地亚队只守不攻,甚为狼狈。这难道说开场失球就是导致落败的导火索吗?
其四,裁判论。中国男足最有娱乐精神的一件事情,就是任何时候失球输球,裁判总要背个黑锅。本场比赛的点球判罚,有人认为是西亚裁判护着西亚人。甚至某著名电视解说员“直言不讳”地认为裁判才是比赛的主角,场上中国队员更是恨不得以窦娥般的强调试图让裁判“公正廉明”。从判罚角度而言,奥地利队失去的点球判罚也有争议,但球迷看不到奥地利队员无止休地和裁判没完没了地争执。裁判的判罚当然有失公允的时候,问题是,你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还是裁判?如果连这个起码的道理都不明白,不妨足协一干老爷带着国足几十号人去马来西亚和瑞士找亚足联和国际足联去,看亚足联和国际足联如何帮中国足球“申冤昭雪”。
其五,心态论。中国男足的全场比赛,心态最好的注释就是“焦躁”,失球后焦躁,对方球员倒地焦躁;上半场焦躁,下半场也焦躁;场上的主力焦躁;场下的替补也焦躁。裁判只要是不利于中国队的判罚,恨不得所有球员都围上来叽叽歪歪。在国外混了若干年能说洋文的孙继海立马送出“F”开头的英语单词,别的不会说洋文的球员想必“傻X”、“×××”等类似“F”字开头单词的各地方言也会随声响应。而最后的时间里,只要对方球员倒地,我们一律认为其在假摔拖延时间,过去就想一把拉起来“争分夺秒”。我们再看看奥地利队,同样在比分落后,时间所剩不多的情况下,一名克罗地亚队员倒地,与其有身体接触的奥地利队员走过来,竟然轻轻吻了他的头一下,微笑着鼓励他重新比赛。
心态决定一切。球员走上比赛场后,无论面对输赢还是面对争议,如果你无法有奥地利球员“一吻”的情怀,那末你至少应该以理性的心态调整。破口大骂乃至暴力倾向,不仅赢不了比赛,反而侮辱了足球这项快乐的运动。
中国男足出不了线已经好多年,如果再有一次重新和卡塔尔比赛的机会,出不了线的可能将还会有很多年,甚至是——一万年!(作者:前卫)